

0851-85813531
18085116751
出伏啦!中医的“4+4+4”一起看过来吧!
发布时间:2025-08-18
出伏时节,养生要点
8月19日,我们正式迎来出伏,
今年中最热的30天“三伏天”
终于结束了!
此时,天气逐渐转凉,
昼夜温差增大,
一冷一热,
对人体多个脏腑来说,
都是种考验。
出伏如何养生?
如何饮用花茶?
如何预防疾病?
快来了解吧~
养生4点要素
中医认为此时养生需注重“润燥、防凉、健脾、运动”!
防秋燥,护津液
出伏后空气湿度下降,易出现口干、鼻燥、皮肤干等秋燥症状。饮食上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,如梨、银耳、百合、蜂蜜等,少吃辛辣、油炸食品(如辣椒、烧烤),避免加重燥邪。保持室内湿度(可使用加湿器),多喝水,以温水为宜。
2
防“秋老虎”,忌贪凉
出伏后仍可能有短期高温(“秋老虎”),但早晚较凉,需注意:避免长时间吹空调、风扇,尤其夜间睡觉要盖好腹部、腰部,以防风寒入侵,引发感冒、腹泻。少喝冰镇饮料、少吃生冷食物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
3
健脾养胃,补气血
夏季脾胃易受暑湿影响,出伏后需调理脾胃,为秋冬储能:多吃山药、莲子、南瓜、小米等健脾食材,可煮成粥或汤。饮食规律,避免暴饮暴食,减轻脾胃负担。
适度运动,调情志
选择温和的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、瑜伽)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津。同时,秋季易情绪低落,可通过外出秋游、与人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,保持心态平和。
饮用4款花茶

1 . 润燥养颜茶
1 . 润燥养颜茶
材料:百合10g + 麦冬15g + 玉竹5g
功效:润肺生津、缓解口干咽燥,
适合秋燥明显者。
2 . 健脾祛湿茶
材料:炒薏米8g + 茯苓5g + 陈皮3g
功效:健脾利湿,改善夏季遗留的脾胃虚弱、腹胀等问题
(炒薏米性温,避免生薏米的凉性)。
3 . 防感护肺茶
材料:金银花3g + 薄荷2g + 甘草2g
功效:清热解毒、疏风散热,适合应对
“秋老虎”期间的轻微咽喉不适,
预防感冒。
4 . 安神助眠茶
材料:酸枣仁5g + 桂圆3g + 枸杞5g
功效:养心安神、补气血,
适合秋季易失眠、疲劳者。
防住4种疾病
出伏后,由于气温变化大、湿度降低、人体适应能力调整等原因,容易引发以下4类疾病,需重点防范:
呼吸道疾病
昼夜温差大,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,降低局部抵抗力;空气干燥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,易受病毒、细菌侵袭。
常见病症有感冒、咽炎、支气管炎,尤其老人、儿童及体质较弱者易发作。
老年人及体弱者需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;保持室内湿度,外出戴口罩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。
胃肠道疾病
出伏后仍可能贪凉(如吃冷饮、吹空调),寒邪侵袭脾胃,加上夏季脾胃功能较弱未完全恢复,易出现不适。
常见病症有腹痛、腹泻、消化不良;慢性肠胃炎患者易复发。
要严格把好“进嘴关”,少吃生冷食物,注意腹部保暖,饮食清淡易消化。
心血管疾病
气温波动大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波动,加重心脏负担;秋季干燥血液黏稠度可能升高,也增加血栓风险。
常见病症有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,以及心绞痛和心梗发作风险增加。
老年高血压患者务必重视定期监测血压,坚持情绪稳定和避免剧烈运动,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关节疼痛(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)
冷空气刺激关节或空调风扇直吹导致关节受凉,引发疼痛。
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关节保暖和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,可适当热敷。
作者信息
作者:中医院郭远琴
审核:中医院宋翠文
关键词:贵州中医,贵州中医院,贵州中药